联络乡情  共兴谋远
LOGO
您的位置:
且爱且怨:桐城的关系社会
来源: | 作者:unionw | 发布时间: 2015-09-14 | 6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我是桐城人,如果罗家岭不划到安庆,我老婆也是标准的桐城人。—题记


十二年前的春节前夕,我回到家乡桐城。从桐城转乡下乘坐的是面的。开面的的司机脸上很憔悴,也算是家门口熟人。直到我把三十元递给他并告诉零钱不用找时,他的脸上才有了笑容。他说,他去年倒了大霉,出了两次车祸,撞死了两个行人,伤了三个。单是赔款就花掉八万元。

不是你出了车祸,是你闯了祸。是你剥夺了几条人命。居然你还没有进监狱,没有被判刑,还敢拉我。我笑着问他。


他说,出车祸后,乡镇领导都来调解,死者家属很悲痛,但死者不能复活。双方友好协调也就解决了。


这就是桐城。乐于用“关系”而不是法律、制度来解决社会问题。


此后的日子里,陆续在桐城市里赴过几次宴会。那里的人都有找人陪客的习惯,明明我一个客人,吃饭的时候却来了一批,各行各业都有。酒的规格很高,十几年前就是剑南春以上;烟则是玉溪、中华。要知道,在上海宴请,一个处级干部大众面前抽支10元一包的红双喜,都不觉得掉价。后来才知道,餐桌的烟酒,都是你送我,我送你,正印证了“会享用的不花钱,花钱的人不享用”,烟酒的第一个主人已无法寻踪。


这么多人一起吃饭,彼此互递名片,只为谈交情,寻祖溯源,由此凝聚出许多的共同点。在此后的日子里,这些关系一般都派得上。我的亲戚由小学调到中学,由乡下调到市里;把桐城户口调到更大的城市,靠的都是桐城熟人帮忙;因为我是桐城人身居上海,每年考生大学录取,自主招生,子女毕业后到上海工作,我也尽力寻找制度外的东西,用关系来解决一切问题。


既然关系如此重要,在桐城,关系的建立基础当然是血缘、师生、同学、朋友。如果这些你都没有,你就必须脱离这个地方。所以,桐城的毕业生高考结束都会把志愿尽量填在外地,至少在未来毕业的时候,寄希望于通过公平的制度获得他心仪的公司或者岗位;因为惧怕关系,即使在安徽的大学生毕业也想着跳出安徽,跳出桐城,以图绕开关系去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。九十年代初,我的两位高中好友、安徽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,一个分配进桐城酒厂,一个在植物油厂,而一个商科中专生却进了银行。差别就在于有否关系,以及关系的硬度。


桐城的社会关系形成,在桐城派文化中也可以看出端倪,人们习惯于向传统向族源去讨教生存立世的法则,对现代社会崇尚的法制、制度并不欣赏。即使今天的桐城已跨入商业相对发达的中小明星城市之外,企业从设立到发展,再到中小企业生存中遇到的资金问题,都可以在餐桌上找到解决方案。


更有趣的是,那些在北京、在上海、在合肥奋斗多年且事业有成的桐城男士们,他们的太太相当多的居然是安徽人或者桐城人。当他们以自己的一已之力在外打拼的时候,心灵世界还是默守着家乡的传统,他们想以最小的成本(以既已存在的“关系”确立婚姻“关系”成本最低)推动事业的升华。所以,当他们背起行囊踏上去另一个崭新城市的路途时,就盘算着对桐城的女生下手。


(unionw/文)


​手机版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