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络乡情  共兴谋远
LOGO
您的位置:
剃 头
来源:本站 | 作者:曾经沧海 | 发布时间: 2015-09-14 | 14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剃头挑子—— 一头热。这句歇后语说明,以前的剃头匠不仅挑着担子,且一头烧着热水。


自我记事起,就没见过剃头挑子。剃头匠的行头,改成了肩背的剃头箱。


那时的村叫大队。十来个庄子老少爷们的头,由两个剃头匠包干。一月一剃,每次一角钱,年底分红由各家付清。包我们这片的,是姓刘的师傅。


老刘矮挫身材,左腿微跛。虽然其貌不扬,却总是满面阳光。新年正月初一,他就拖着瘸腿,挨家作揖拜年,算是口头签约:今年,各位的头就交给我啦!


不知怎的,小孩都怕剃头。只要老刘一进村,昂扬顿挫的哭声便此起彼伏。当然,我也怕。一望见他的身影,便兔子般窜到菜园里或草堆后。但很快就被聪明的大人找到,扯着耳朵交到刘跛子手里。老刘总是满脸堆笑,毫不在意我的哭闹,用那把锈迹斑斑的推剪连扯带拽,在我的眼泪中很快完工,差不多撒泡尿的功夫。照例,在我脑后留下一撮尾巴。


老刘离开村子时,作为报答,我和几个小孩不远不近跟在后头,齐声高喊:“跛子跛,端破碗;跌一交,都不管......”这时,他猛一转身,作势要撵。我们见状,一哄而散。他便笑着转身,不再理会身后的呐喊,一瘸一瘸地走远了。


我新剃的头,注定要被邻村孩子嘲笑。为捍卫尊严,我曾手口并用地回击,却每每败走麦城。我流着鼻血,气呼呼回家揽镜自照,却是气上加气:剪过的头顶如同倒扣的黑瓦钵,发茬参差不齐,狗啃一样。更可恨的是,那脑后的小辫简直是授敌以柄,自取败局。然而,除了一顿干嚎,我别无良策。


冬闲时,老刘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人。暖阳下的屋场上,草堆边,大人小孩里三层外三层围着,正剃的,等候剃的,凑热闹的,笑语喧哗。当老刘正在黑不溜秋的荡刀布上出劲荡刀时,不知谁呐喊一声:刘跛子,来段黄梅戏!老刘先是一楞,随即涨红了脸,推辞不过,干咳两声后,来一段董永唱腔:“含悲忍泪往——前——行......”一句既出,满场皆静;一曲终了,掌声雷动。正嚎的小孩一听老刘开腔,如同按了开关,哭声戛然而止。那小脸虽梨花带雨,却是听得入神。


趁大人起哄,我溜到剃头箱边,翻看里面的宝贝:一把生锈的推剪,一把缺齿梳子,一把断了一截的篦子,一根黑黑的长条荡刀布,一个带盖的竹筒里,装着耳挖、摄子、搅刀、耳扒、耳绒等,再加一袭油光光看不出本色的大围裙,就是他全套吃饭的家伙了。


  最有意思的,是看他帮人掏耳朵。他一只手扯着剃头人耳朵,另只手夹着耳挖和耳绒,先挖,后捻,再吹,如此往复,左右轮换。被掏耳的人眯缝着眼,呲牙咧嘴,哼哼唧唧,那份惬意,看得人心里直痒。
   

老刘最怕为人剃光头。拿刀的手总有点抖,越怕越慌,不免在头上拉道血口子。挨刀的人手捂着头,跺脚大骂他狗屁手艺,想谋财害命。可怜的老刘满脸惶恐,满头大汗地赔着不是,直到免了两月剃头钱,方才作罢。
    

不知何时起,村里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:老刘剃头,手艺一流;田畈捺倒,田沟洗头;生拉活拽,痛得泪流;东边掏耳,西边出头;想剃光头,性命难留!顺口溜象长了腿,传得飞快,自然也传到老刘的耳朵里。他只是苦笑,不怄也不辩。
    

谁也没料到,老刘突然走了,走得悲壮。六九年洪灾的那个清晨,老刘正在田埂上放集体的牛。突发的山洪冲倒了河堤。老刘本可以逃到高处,只为拼命把吓疯的牛也拉到高处,耽误了功夫,没跑过凶猛的浪头。第二天,在很远的下游找到了他的遗体。人们顾不上水毁的家园,为老刘举行了隆重的葬礼。那一刻,老天哭了,全村男女老少都哭了。
   

从此,村里少了一个憨憨的剃头匠,少了一个会唱黄梅戏的跛子。

​手机版网站